會員別館
目前位置: 會員別館奧客隨筆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03-21:22:05

我完完全全的承認,我是奧客!
(『奧客』,台語…爛客人。)

去喝茶時,看了茶干、聞茶香;
注意泡茶人對水沸時的感度、注水姿勢;
用力的吸沖茶那一瞬間飄盪在空氣中的香氣;
注茶水…
如果上述的工序有一鬆散,就不再注意看了…有茶喝就好,不用在意太多!
茶香有一絲絲不對味,怪味、菁味跑出來…今天敝人腸胃不適,不喝茶!

夠奧客了吧!

****************
有一天和同事去某專賣茶葉的店試茶,同事看我的看法差異頗大。
後來我問余大一個問題:「董仔!您試茶時是注重香?還是注重湯?」
董仔告訴我,重湯!
重湯,亦是重茶之質;香可用很多方法讓人迷網、質(湯)卻無法搞鬼。

嗯…試茶,首要在湯!
******************
很多年前,去某剛認識中醫師家喝烏龍茶。
剛去,只喝到第五泡水後的,喝到第七泡發現這中焙火的茶,茶湯依舊渾圓、甘甜,說了一句…這茶真是高山茶,喝到無味了還依舊甘甜!
醫師二話不說,立刻升等…上好茶,沖新的!
又說了句,下回來有新茶給您試更棒的!

真是奧客!

回覆1:奧客隨筆
發言人:0356 2007/07/03-22:22:55

好茶之要 渾厚飽滿!

回覆2: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04-09:44:29

渾濁的茶湯底層

去年,有人送我一瓶四兩庒的『杉林溪高山茶』。好高興喔!因為送的人打包票的對我說:絕對是真的!
回家途中,拿到朋友家用仿朱泥壺沖了一泡(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嘛!)。
茶香,還是那種柔柔的香氣(嗯…余董說的,土壤厚的地方種的茶!),高山茶香明顯。
茶湯入口,疑…茶湯,上層湯飄著茶香、中層稍圓潤、下層卻有股濁味呢??奇了!
找余董問去,那天剛好他要出門,就搭了他的“豹子車”回家。中途問了他這個問題,他告訴我:「這茶在快採收前,茶農為了讓茶菁(葉)採收時產量增加,下了大量的化肥(尿素?),就造就了這茶湯底層有股濁味了!」
*那茶當天在友人家泡後,就順手送給友人了。

奧客、就是奧客啦!

**Q:余大,是尿素沒錯吧?

回覆3:奧客隨筆
發言人:0420-7 2007/07/04-11:57:10

引用 0056 留言:
>

>去喝茶時,看了茶干、聞茶香;

>注意泡茶人對水沸時的感度、注水姿勢;

>用力的吸沖茶那一瞬間飄盪在空氣中的香氣;

>注茶水…

>如果上述的工序有一鬆散,就不再注意看了…有茶喝就好,不用在意太多!

>茶香有一絲絲不對味,怪味、菁味跑出來…今天敝人腸胃不適,不喝茶!



希望...有一天可以喝到奧客泡的茶......

回覆4: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04-12:17:11

>希望...有一天可以喝到奧客泡的茶......
呵…呵!
還是把小弟的評等訂在:『有茶喝就好,不用在意太多!』那一階。

回覆5: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05-09:29:02

茶湯上層的怪味

【補充一下:以小弟的經驗,茶湯入口要有厚度才分的出上、中、下三層;厚度越高該茶的來歷就不會太差,厚度低時就要仔細的聞一下、看一下乾、濕的茶葉了。】

上篇說了茶湯底層的黑暗面,這篇要說的是我所喝到的發現在茶湯上層的怪味道。
今年高峰春茶出來不久,到友人家聊天。友人弟弟是個警察(policeman)一進門看到我們在喝茶就大吹他買了多好、多棒的梨山華岡高山茶,全分局買了喝的好又追加多少斤…(嗯!台灣的警察收入是不錯的)。他人不錯,吹完後趕忙的回去拿了茶葉+茶壺(紫砂壺.黃龍山系的)來泡給我們這些泡茶的淺卡(在某方面沒啥見識的人)長長知識。
茶干一倒出來,嗯…五顏六色、茶枝圓挺但細了些;聞味道,疑…有股淡淡非茶葉的味道,那種夏天濕毛巾手扭乾後成一團忘記吊起來由早上放到下午的那種味道。
沖茶時,空氣中的茶香也夾雜了很淡很淡的這種怪味、茶湯入口,湯的上層有是有股微酸的悶味。
雖然這茶可以悶很久而不澀、茶湯中層細緻、底層甘甜(弱了些),但上層的那股味兒讓我卻步。可是,好像泡茶人、喝茶人共六人卻只有我發現,還是我的錯覺(想起了“瘋泉”故事)。

只好在要找精神科醫生前先去問余董,如果真的有問題…至少還可透過92前輩(還有郭氏伉儷)幫我找位好醫生。嗚…

問了余董,訴說原由。沒想到那老傢伙一直笑,還大笑呢!!
他說:「恭喜您!喝到了“懶惰製茶師”做的茶。」
台灣烏龍茶製作過程中時有個讓茶葉成球狀的包揉工序,這工序很費時間,而且因茶葉由收成到製茶要一口氣完成,通常包揉時已經晚了,一般茶師會拼通宵把它完成,少部份的“懶惰製茶師”作到一半就去喝酒,喝完酒倒頭就睡,那包揉到一半的茶葉就包在那兒,隔天酒醒了再繼續,經過這一夜的布包悶過的茶葉當然就產生的微酸的悶味了。雖然後續有焙火等工序,但這股味道已經入骨無法去除了。

解答的好啊!我不用去看醫生了。

非常奧客是吧!

回覆6:奧客隨筆
發言人:0420-7 2007/07/05-11:28:59

引用 0056 留言:
>經過這一夜的布包悶過的茶葉當然就產生的微酸的悶味了。雖然後續有焙火等工序,但這股味道已經入骨無法去除了。

>


感同身受,去年弟媳家的梨山茶就深受此害。
不過,該茶隔一年後,酸味有退去,或者說,是退到我的味覺靈敏度之外了,但也並非病入膏肓喔。

回覆7:奧客隨筆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7/07/05-13:16:46

嗯...,通常如奧客壺狂56先生喝到的“悶酸味兒”的茶,確是由於“團揉”程序拖延所致居多,而...,其成因有兩種可能:

1.製茶師傅不足(腳手不夠),而茶量過大時,無法立即將“團揉”的茶鬆開,致悶酸味兒如影隨形自然產生。

2.許多製茶師傅已養成壞習慣,總要將茶全部“團揉”完後,再一起鬆開,時間拖延,致製出的茶每每產生如此異味兒...,卻仍執迷不悟、難改惡習。(正確的作法是:專人團揉、專人鬆茶、專人炒茶鍋才對)
註:製茶到了團揉的步驟,(也就是將烏龍茶從揉捻過的長條狀,“整型”成半球狀的步驟)此時的茶菜早已經過快火熱炒及揉捻過(大家想像一下,此時茶菁的情況,就如我們將菜不加水的放入溫度達300度c的熱鍋上炒過,並快速的用手搓揉將菜內的湯汁壓碾出來,若將這些急速處理過的菜用布包緊,放久了會如何?)
嘿!嘿!...就是悶酸味兒嘛!(其實更傳神的來形容,應該說是悶騷味兒才對!)

說明:當茶菜團揉時,最好立時鬆布打散,並入炒鍋炒乾燥些,倒出後立時再團揉,再立時鬆布打散,並入炒鍋再炒乾燥些,如此週而復始的步驟約4~8次,而次數的多寡,須視茶葉難纏與否(如高峰岩茶的高纖維質就須多循環幾次)或製茶人欲達成的成品形狀來決定。
達到要求的茶乾形狀後,再入乾燥機進行最後的乾燥程序,即成“毛茶”!(老麻瓜生性龜毛,所以高峰岩茶必請製茶師傅烘焙個3~4次,以確保儲久仍能擁有乾燥優質)
《有些到過茶山找茶的茶友們或許有經驗,為何在山上買到的茶,回家後過個幾天茶香即褪失無蹤、品質不再...,成因就是茶農為使茶葉儘量不失重量(茶中的水份也能稱重賣錢呀),所以烘個一次或夠良心的二次就結啦!
嘿!嘿!茶商到山上找的茶,下山後大部份有良心、講信譽的茶商是會再乾燥整理的呀!
茶友卻直接將這種茶買了一堆回家,直接置放,不變差才怪哩!》

話說回頭,各位會員好友們不知想到沒?
這個團揉整型的步驟,就是造成茶製好後會有“茶末”的主因!

補註:也有另一種悶味,是製茶人於茶乾燥後,未真正冷卻就直接入塑料袋中所產生,不過這種悶味道層次較單純,消褪也會較快些。(有時入爐再乾燥一次即可)

再補註:也有另一種悶味,是製成品的茶乾曾不小心曝曬到太陽所致,...會產生如曬棉被般的悶味兒!

咳!咳!...反正會產生異味者,乃人為因素居多也...。

回覆8:奧客隨筆
發言人:0357 2007/07/05-16:00:39

大師開釋如雷灌耳 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常逛別館勝走萬里路
看狂人與大師對話是一享受

回覆9: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06-12:12:47

余大!
那施化肥“尿素”造成茶湯底部怪味的問題還沒回答喔!

回覆10:奧客隨筆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7/07/06-15:51:19

呵!呵!...說起這件事兒的發生,可得從台灣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直至商業社會形態的轉變說起!

約1970年代之前,台茶的生產形態是很單純的,也就是茶農不僅種茶,也自行負責採茶(採茶時若人手不夠,頂多與鄰居採互相救濟方式),製茶時也自行充當製茶師傅,賣茶時更是由茶農自行挑到山下市場販售,或逐家喊賣!(嘿!嘿!...也就是如古農真壺生產紫砂壺一樣,採不落外人田的上下一手包辦制)

那充滿濃濃鄉味的時代,不知何時漸漸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民收入的增加,而形成“專業分工”的制度!

幾十年前,許多老茶客真的能喝出某一鄉頭中某一村製成的茶葉,這乃因“未分工前”封閉的地域形態所造成的“地區茶特色明顯”所竟之功,這並不是有多麼地了不起!
換做今日,說真的,要分出高、中、低海拔,許多人或許仍能遊刃有餘,惟若自稱能品出鹿谷鄉裡頭哪一村出產的茶業時,您只要笑笑即可,根本不用當真!

重點來了...,許多茶客(無論您喝多少年的茶)因無長期製茶經驗,所以往往誤將發酵手法當做某個地方茶的特色,甚至將發酵不足的“菁味兒”當作“高山茶氣”等等的錯謬誤判也所在多有...。
蓋,早期因各地區的茶種(或有不同)、“落肥”(註:施肥)、灌溉(施水多寡)、及製茶程序的手法等等...,會隨著鄰居茶戶們的口語相傳而形成地方茶的獨有特色,所以整合起來的茶湯口味,很容易讓有心研究的茶客們分辨出來是哪個鄉頭的茶葉。
但在這個分工精細的現代,茶農只負責自己的茶園(或茶山)的種植照顧,直到收成前的前一個月(或半個月),茶商就會上山買斷這一季預期採收的該茶園之所有收成(註:也就是預先談定並敲妥這一位茶農所擁有的茶園之這一季的茶菁價格),採收時間一到,茶商就會帶著採茶姑娘與製茶師傅上山採收,而茶農只要瞪著磅秤統計採收下來的茶菜(茶菁),等著跟茶商要鈔票即可!
所以茶商帶來的採茶姑娘與製茶師傅,有可能是從全省任一茶區臨時調來的專業人手,所以該鄉頭茶之風味,就會隨著製茶師傅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風味...。

言歸正傳!
當茶商上山找茶農預定該季茶菁時,會視茶園的生長情況及茶芽的優劣,來判斷日後該茶園的茶菁之合理價格,然後與茶農談判、敲定!
不幸的是...,當茶農與茶商談妥好半個月後採收之茶菁價格後,許多不肖的茶農(或許該說是短視近利、殺雞取卵的茶農),於茶商前腳一走後,跟著就暗灑大量化肥,並隨著大量噴水灌溉(灌水),以期屆時矇過茶商,使採茶時能採收更大量的茶菁,以取得更大利益!
當這種灌水茶(或稱肥水茶)製好後,時常會因茶農急近功的“過量灌水”,而產生茶湯混濁並略呈暗灰色調【註:茶湯會混濁乃因茶菁的含水量過大(註a),會呈暗灰色,就是化肥作祟】,茶湯中更明顯的(或隱隱地)有股怪味道(其實就是化肥的味道),因多數茶客們從未聞過化肥的異味,所以難以憑空想像出這泡茶怎會是這種味道!
所以老麻瓜大膽判斷...,奧客壺狂56先生送給友人的茶,就是這麼一個千迴百轉之過程才出現的!
註a:毛茶的湯色若混濁,則屬陰雨天採收的茶(雨水菜)之可能性居多(若再品鑑則可確認無疑),同樣的,若灌水過多,也與茶樹吸水量過大的雨天情況一樣,都會造成茶菁因含水量過大所造成的茶湯混濁現象。

雨水菜之鑑定方法:取一白瓷碗,將泡好的茶湯注入碗中,取一糖匙順圈轉動茶湯,...若湯中浮游物質全集中於碗中央時,則這是好天氣採收製作的茶,反之...,若只有茶末集中於碗中央,那些細微的浮游物質卻依然老神在在的悠遊四周,則採收時茶菁含水量過大是確定的,也就是說有50%的可能是雨水菜,若品飲時,茶湯遲滯不鮮活,則幾可確認是雨天茶菁無疑矣...。
另,若於觀茶湯法中發現有50%的可能是雨水菜時,再細品茶湯卻發現茶湯鮮活時,則是灌溉過度之茶,並非雨水菜,而是灌水菜。

蓋...,雨水採的茶,就是陰雨天製作的茶,先天上不僅茶菁含水量過大,後天上更因陰雨之天氣不佳,致萎凋發酵也不全,所以難能製出好入口的茶。
反之...,灌水過度的茶只是茶菁含水過大,採收的天氣仍以晴天的可能性居多(註:沒有人會刻意找雨天來採收茶葉,與自己過不去,除非遇上連續下雨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就是雨水菜而不是灌水菜了),所以灌水菜的萎凋與發酵仍會是正常的,所以茶湯的鮮活度總還是有的...,為恐茶友混淆,特此一記!

呵!呵!...為了一股奧客聞到的怪味道,老麻瓜竟扯出這麼一堆芝麻細節,讓人看得頭都昏了...。

回覆11: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06-19:27:37

如果,如果!
您日後喝茶有那麼一點點“奧”(或“傲”),那都是余董害的…。
小弟認識余大這麼多年來,
好的學到了一點點…為人正派(不給壞人好臉色);
壞的學到了卻不少…作人誠實(不給騙子好日子)。
真是難過啊!!

回覆12:奧客隨筆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7/07/09-15:23:52

好茶焙好了!【2007年春季高峰岩茶103】

今年的春茶老麻瓜有焙了一些三分火侯的自用好茶,香醇味美,焙製時仍刻意保留少許生茶的風味,又帶有曬穀火味兒,相當夠水平...。(滋味濃、泡水長,所以置茶量可稍少些,風味會更佳;且因覆焙三次,故宜久儲!)

老麻瓜僅撥出十斤提供有興趣的會員好友,有興趣品好茶的會員們請儘速來電04-23139765,或來信聯繫,謝謝。

嘿!嘿!...歡迎奧客壺狂56先生品評老麻瓜這次烘焙的【2007年春季高峰岩茶103】。

回覆13:奧客隨筆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7/07/12-12:56:50

呵!呵!...stiffiny先生不算奧客,不過卻有點兒像“斷章取義”?

蓋...,先生不用滾開水泡茶,而只用幾十度的溫水泡茶,這種特異的溫水泡茶方式,及牽涉到先生的習慣與身體無法承受100度泡出的熱茶等情況,老麻瓜於文中不知如何卻沒看到隻言半語...?

嘿!嘿!...老麻瓜這輩子真的沒喝過60~70度泡出的茶湯滋味,不過喝了20餘年的高峰岩茶滾熱茶湯後,卻腸胃愈加強健,腸胃一好,連中廣身材都泡出來了!

註:高峰岩茶因屬高冷地的岩茶系,所以茶氣較重,喝了很過癮,惟...較敏感性體質的茶友們,可能會無法承受如此強烈的茶氣,謹此說明。

回覆14:奧客隨筆
發言人:0056 2007/07/12-13:47:06

>嘿!嘿!...歡迎奧客壺狂56先生品評老麻瓜這次烘焙的【2007年春季高峰岩茶103】。
如果這週沒陪朋友去“宜蘭童玩節”的話,當然就會去真壺度個有茶喝的美麗週末。
一直想嚐嚐廣學各比賽茶人烘焙技巧∼【余大烘焙坊】出爐的茶呢!
當然,也有一些茶品的問題向余大請益。呵…,這次有準備束修哦!
小心接招了…

回覆15:奧客隨筆
發言人:0473 2007/07/13-23:33:56

引用 0056 留言:
>>嘿!嘿!...歡迎奧客壺狂56先生品評老麻瓜這次烘焙的【2007年春季高峰岩茶103】。

>如果這週沒陪朋友去“宜蘭童玩節”的話,當然就會去真壺度個有茶喝的美麗週末。

>一直想嚐嚐廣學各比賽茶人烘焙技巧∼【余大烘焙坊】出爐的茶呢!

>當然,也有一些茶品的問題向余大請益。呵…,這次有準備束修哦!

>小心接招了…
束脩?(好好吃的肉乾嗎?) 我是愛吃的小胖子喔!

© 2025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