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別館
本單元為會員自由討論區,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
關於皺石黃的收縮比!!
發言人:悲情兩隻魚 2002/09/26-14:48:22

皺石黃的重出江湖個人覺得很欣慰,因為好的東西在用力的推之後,能夠讓前一次未收集到的人有再一次的機會。
皺石黃如其名就是要皺而且皺的美,目前小弟我看過的泥料中,皺石黃的皺真的是最明顯的,但在泥料小典故中余先生所寫皺石黃收縮比為25%,我所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收縮比25%的泥料所呈現出來的皺,比起其它收縮比30%以上的泥料還要來的明顯,這是什麼緣故呢??
還有是不是每一種泥料的收縮比並不是絕對的,像前一陣子爭議很大的老豆碧之前的收縮比本來只有14%左右,但是現在改20%了,是不是因為窯燒的過程方式不同,也會改變收縮比,那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話,在泥料典故中收縮比的數字是不是要改成一個區間值,而不是固定值??
最後建議一下,以後如果有新的壺要貼出來,在對這一把壺的敘述是不是要詳細一點,我想這樣子以後應該會少了一些爭議吧,我知道余董打字慢,有一些難....,那就好好的練打字,不然就請丫昌丫毅代為操刀吧!!

回覆1:關於皺石黃的收縮比!!
發言人:0321 2002/09/26-18:46:54

悲情的魚尾紋....................

“皺石黃”為何會起皺呢?

乃因漿與砂的收縮比不同所致...

回覆2:關於皺石黃的收縮比!!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2/09/26-19:06:10

嘿!嘿!
悲情兩隻魚老弟似乎不大用功喔...
您所提出之數點,老朽之前已說過,茲再次解釋於下:
1.“皺石黃”為何會起皺呢?
乃因漿與砂的收縮比差別較大所致...
此點與高收縮比並無“絕對”的關係!
高收縮比泥會造成壺體的扭曲與變型(如大紅袍等,不一定會起明顯的皺紋),此點跟砂漿比率差距大之泥(如皺石黃等易起皺之泥)所造成的起皺不同(也就是說易起皺不一定易扭曲與變型),請勿將兩者搞混了喔...
2.咳!老朽不久前曾說過:
有些泥料經多年陳腐後,會有“開泥”之現象,也就是說它的收縮比與溫度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
當初老朽計算收縮比時,乃依當時的泥料打成固定的尺寸,再經燒成後所做的記錄,謹提供壺友做個約略的參考...
當初的考量是用一固定值時,壺友較會有一概念,若收縮比有若干約值時,反不易形成較深刻的印象,故多年來均為之。
老弟的建議不錯,待會老朽就通統加個“約”字吧!
3.老朽倒認為從沒因新壺的說明而有過爭議,而現在的消費者想法往往天馬行空,誰也很難想像突然會有什麼古怪的想法會出現,且每位玩家的層次與理解又皆不相同,老朽真不知該如何作說明呢?
故,只能說...盡力而為了!

回覆3:關於皺石黃的收縮比!!
發言人:0452 2002/09/27-09:01:03

對不起,很久沒發問了,插花一下。
請問余董,一般常說《無朱不皺》,是指朱泥的高收縮比的緣故,還是因為漿與砂的收縮比不同所造成的結果?
最近看到很多出口來日本的朱泥壺,(因為大部份的日本人都不懂朱泥,以為這種紅色的全是朱泥壺),價格很便宜,看起來很像是加化料的,但是表面的起皺效果做得真好,有點像《皺石黃》的表面特寫(對不起,這樣比,好像對《皺石黃》有點失敬)。
請問,這種效果是否純脆是漿與砂的收縮比不同所造成?又,一般商品壺是否也能造出此效果?謝謝。

回覆4:關於皺石黃的收縮比!!
發言人:0452 2002/09/27-09:33:09

對不起,順帶再請較一個關於梨皮效果的問題。謝謝。
記得在哪篇問答裡,也出現過梨皮效果的問題,余董曾解說是因為高收縮比的泥質和素燒過的顆粒,收縮比不同所造成。請問余董,市面上有很多仿梨皮效果的宜興壺,我想應該是如您所說,用毛筆沾水修過再去燒的那種壺,但是有一些,看起來壺面依然有光明針效果,不知是如何造成的?

回覆5:關於皺石黃的收縮比!!
發言人: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2002/09/27-13:41:12

嘿!嘿!
大伙談這些問題,似乎是【紫砂Q&A】的範疇,為讓大家今後找問題時較為輕鬆起見,故恕老朽冒昧地將452小姐的問題移至【紫砂Q&A】回答,還請恕罪...

©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 Design By Virtualhost